【鄧哲偉專欄】從殲-10C、川普統一論到賴清德的「併購說」:兩岸統一正在醞釀

-

/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57日,一則震撼南亞軍事圈的消息傳來:印度空軍3架法國製飆風(Rafale)戰機,於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被中國製殲-10C戰機接連擊落。飆風原為印度空軍的「最先進主力」,如今卻在實戰中不敵殲-10C,這不僅重創印度空防的信心,也為同樣仰賴法製幻象2000戰機的台灣空軍敲響了警鐘。

幻象2000與飆風雖同出自法國達梭公司,實際上卻已相差兩個世代。當解放軍空軍壓境時,國軍是否仍具備基本的空優與存活能力?答案恐怕不容樂觀。

這場表面上與台灣無關的印巴衝突,實則對台海局勢具有高度連動效應。一方面,它再次驗證中國軍工技術的快速進展,已對區域軍事平衡構成實質衝擊;另一方面,也無情映照出台海兩岸在軍事實力上的懸殊差距。

時間推進到513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談論中美經貿談判時語出驚人:「中國同意全面開放,對統一與和平都有利。」乍聽之下,這似是針對中美關係的模糊談話,然而熟悉川普風格的人都知道,他的語言雖多保留,卻常藏有深意與鋪陳。這番言論難免引發對台灣未來命運的聯想~美國是否已在為「和平統一」預告與鋪路?

更巧合的是,518日,總統賴清德在接受網路節目《敏迪選讀》專訪時,也投下一顆政治震撼彈。當被問及「是否應與中國談判」時,賴清德以企業併購作為隱喻回應:「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要併購,就要提條件,不是我們來提。」

這句話的表層是比喻,實質卻透露出高度政治訊號~統一不是禁忌,而是可以談判的對象,只是時機與籌碼尚未成熟。

總統的「併購說」一出,旋即在政壇與國際輿論間引起熱議。試想,若此語出自國民黨政治人物之口,恐早已被綠營輿論群起攻之;如今此言卻來自一位長期標榜「抗中保台」的民進黨總統,綠營卻一片靜默,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民進黨所謂的「台獨立場」究竟是真信仰,還是政治談判的籌碼操作。

若將川普與賴清德的話語交叉對照,訊號已無比清晰:「統一」不僅不是禁忌詞,更極可能是正悄悄醞釀的未來路徑。只是過程中,仍須以「台獨假象」作為遮蔽,掩護談判背後的真實議程。說得更直白些:民進黨高舉主權旗幟,表面上爭取獨立,實際上則是拉高統一談判籌碼。

這並非陰謀論,而是現實政治的邏輯推演:一方面強調主權,不容中國干涉;一方面卻又在外交與經貿政策上愈加依賴區域穩定現狀。若建國無望,最終目的恐怕不是永遠抗中,而是爭取一個「比較有利」的統一條件。

這場路線轉變,其實早有伏筆。中國古代預言書《推背圖》之第四十三象有言:

君非君,臣非臣;始艱危,終克定。

此象描述領導權失序、國體變動與秩序重組。「君非君」暗指領導者非正統,「臣非臣」則代表權力顛倒,然最終仍歸於穩定。若以此象預視今日台灣,是否正暗示:那個表面上高呼台獨的政權,實際上正在為統一鋪路?

兩岸之戰,打不起,也打不下去。若真有武力犯台之意,戰火早已點燃。真正的決戰,將不在戰場,而在談判桌上。而我們,不能再被兩大強權牽著走——應該拿回話語主導權,不做中美之間的交易籌碼,而是成為主體,決定自己的未來。

IMG 0834 1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