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楊柳颱風來襲,台中市防汛措施再受關注。市議員陳雅惠表示,根據審計部台中市審計處最新報告指出,市府雖持續投入經費推動防洪建設,但多處淹水熱點依然存在「監控死角」,恐在豪雨來襲時延誤應變時機;她強調,防汛不能只是紙上作業,包括監控設備、抽水站和通報系統都必須在第一時間啟動,才能真正守住市民的安全。
水利局表示,部分淹水路段已派工布設路面淹水感測器,將持續檢討調整布設點位,也將持續檢視淹水潛勢區之雨水下水道淤積狀況,列入清疏計畫辦理,汛期期間將監控智慧防汛網平台之淹水狀況,優先列入派工清理。
陳雅惠指出,依審計處審核報告,111至113年度,台中市府編列預算7,504萬元,計畫增設15處道路淹水感測點、122處雨水下水道流量監控站及其他監控設備,並強化既有設備的即時通報功能,以縮短災情反應時間。
她表示,審計單位實地查核卻發現,柳川排水系統、上安里等長年積淹水地點,至今仍未納入即時監控範圍,部分抽水站甚至尚未接入智慧監控平台,導致防汛系統仍有明顯缺口。尤其在豪雨或颱風來襲時,這些缺口恐使現場反應慢半拍,增加災情風險。
審計處建議,市府應針對高風險地區,優先布建監控設備,完善抽水站監控連線,並結合智慧防災系統,即時監測水位與運轉狀況,以提高防汛效率。
陳雅惠強調,防汛設備不能只是「擺好看」,市府應立即處理長年積淹水的高風險區域,補齊監控設備、汰換老舊抽水機組,並確保通報到現場的反應流程緊密銜接、即時運作,有效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