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網葉柏成新北報導】由交通部公路總局主辦,由世界知名建築師Zaha Hadid設計,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領銜設計監造的淡江大橋,獨特的3D曲面創意橋型融入了在地人文藝術,長約2公里,主跨距450公尺,橋寬44公尺,將是全台橋塔面積最寬的橋樑,也是全球最大跨距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將於2025年完工通車,將成為全國最具交通及觀光效益的橋梁;此外,對於搭乘飛機進出桃園機場國門的旅客遊子,俯見觀音山下淡水河口參天巨橋便知回到熟悉溫暖的國門。
中興工程董事長陳伸賢表示,淡江大橋去年8月完成主橋塔P130基礎澆置,現階段已邁入最為關鍵的211公尺高的製造型橋塔施工,同時上部結構的全斷面銲接鋼箱型樑也從八里端的側跨開始逐一組裝吊升及推進就位,預告來年是淡江大橋主橋進入全面施工的重要里程碑。

在施工過程中,鋼筋定位,綁紮及固定顯得至關重要,需建樣板架控制,為確保橋塔品質與施工安全,模板採國際用國際知名PERI系統,並進行全球分工生產組裝,此外,工程團隊運用3D雷射掃描技術並利用BMI(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工程資訊模型進行差異比對,確保橋塔外型品質符合設計精準需求。
他說,工程施工的難度之高非外界所能體會,施工同仁的辛苦不為外界所了解,但是在使命、責任及榮譽驅使下,所有工作同仁群策群力,即使施工難度高也能夠一一達成目標。

主管工程管理事業責任中心/職安中心副總經理王建智表示,淡江大橋預計將成為公共建設美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典範,該橋梁結構獨具特色,為提升交通便捷性並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將鐵公路機慢車行人併行無爭的概念納入設計。橋面設計採用雙向六線汽車道,並在雙向各再獨立加設單線機慢車道和單線人行道、自行車道,讓機車與自行車行駛更安全,有效提升用路人的使用體驗。
另外,為滿足未來各種運輸需求,淡江大橋雙向最內側車道已預留給未來輕軌系統使用,並在輕軌尚未通車前作為公車道,充分機關合作共享橋梁資源。

他說,淡江大橋完工後願景包括縮短通行距離、解決交通壅塞、成為新地標、擴大快速公路網以及串聯觀光,促進區域均衡發展。隨著大橋的完工,淡水和八里地區居民將享有更為便捷的交通網絡,有望提升生活品質,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淡江大橋工程處經理劉永輝指出,淡江大橋位於淡水河口,位置屬於極嚴重的鹽害區域,橋墩柱長期會受到海浪飛沫影響,因空氣中的濕氣較重,會含有大量氯離子,可能對鋼構和混凝土結構造成威脅。考量淡江大橋的重要性,特別將設計年限提高到120年,同時混凝土的種類、配比和試驗要求、保護層厚度以及鋼構材料的防蝕系統等都被納入了設計重點中。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橋梁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仍然能夠保持穩定和可靠,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交通服務。

此外,淡江大橋主橋塔P130基礎樁帽為橢圓形狀,是全台灣最大與最深的單一橋墩基礎,亦是世界罕見,樁帽基礎位於海平面下16.5公尺,長77公尺,寬44公尺,厚達5公尺,其面積高達3,030平方公尺,體積1萬5千立方尺,相當於一座200公尺操場的面積,鋼筋總量達5千7百多公噸。
劉永輝強調,施工團隊在高溫潮濕的工作環境中,歷經近三個月的組立綁紮,克服了巨積超量且複雜的鋼筋作業,順利完成階段性基礎樁帽預力鋼筋組紮作業。於111年8月28日早上,工作團隊開始進行長達4天93小時日夜不中斷之混凝土澆置作業,施工同仁的辛苦不為外界所了解,不過,所有工作同仁群策群力,雖然施工難度高也能夠一一達成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