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男子竊車酒駕逛大街 警一小時內將他逮獲

【民眾網許順德臺中報導】廿二歲的王姓男子將機車停放超商前未拔鑰匙即離去,適卅二歲的鄧姓男子見狀,認機不可失予以騎走,滿嘴酒氣的他更無視酒駕依然故我,中市警二分局永興所獲報循線追緝,一個小時內人贓俱獲,訊後依竊盜、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檢方偵辦。 永興派出所於七月十日凌晨二時許接獲民眾報案,稱其停放於北區北屯路與梅亭街口的普重機車遭竊,員警立即調閱車牌辨識系統掌握行車軌跡,並通報線上警網攔查,迅速鎖定可疑車輛已行經西屯區。 線上巡邏警員陳治平、王柏鈞於文華路一帶發現該輛贓車遂進行攔查,騎乘的鄧姓男子見警臨檢顯得神色慌張,辯稱車子是向朋友借的,但對所謂「朋友」身份卻支吾其詞,經員警拆穿識破,再比對發現鄧嫌日前也另涉一件機車竊案的犯嫌,員警驚呼「怎麼又是你!」 警方盤查時,赫然發現他渾身酒氣,經實施酒測,酒精濃度已超過法定標準值,訊後依竊盜及公共危險罪嫌將鄧男移送臺中地檢署偵辦;同時通知王姓車主前來領車,對於愛車失而復得,大大感謝警方作為。 《圖說》警方在一小時內,就將酒駕竊賊鄧嫌緝捕到案。(記者許順德翻攝)

淨  話  出擊  刑事局打擊假檢警詐騙  斬斷詐騙話務轉接鏈  還民眾一通安心來電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近期刑事警察局接連偵破多起以「網路電話交換機(IPPBX)」為核心的詐騙話務轉接機房,揭露詐欺集團利用電信技術規避查緝、隱匿身分之犯罪模式,其成員自境外撥打網路電話,經由境內非法機房之IPPBX設備轉換為國內市話,逃避國際交換機的境外來電語音警示,並以未顯號方式撥打給被害人進行詐騙,致使被害人誤信為國內機關或熟人所致電,進而落入詐騙圈套。 刑事警察局分析此類詐騙話術多以假冒檢警、銀行人員或親友身分,營造「政府來電」、「金融異常」、「親友急事」等話術混淆視聽,進行「假冒公務機構」及「猜猜我是誰」等詐騙,嚴重干擾社會秩序與民眾安全;該類犯罪手法透過科技設備蓄意掩飾來源,使民眾難以即時辨識真偽。 為精準壓制詐騙話務源頭,刑事警察局自114年7月9日啟動「淨話專案」,鎖定三大核心任務:「攔話務」、「斷設備」、「溯源頭」,並由詐欺犯罪防制中心統籌規劃,統合偵查第七、八、九、電信偵查大隊與17個縣市警察局,動員681名警力執行專案行動,針對轉接話務機房與IPPBX設備據點實施地毯式掃蕩,從系統根源斬斷詐團電信連接能力,抑制詐騙來電進入民眾生活的管道。 統計114年已成功通報斷話市話門號共2,536門,並於專案期間查獲話務轉接據點130處、查扣電信設備211臺、並溯源查緝機房犯嫌105人。據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數據觀察,「淨話專案」執行後,民眾通報或檢舉詐騙來電數量呈現下降趨勢,觀察最近2週「假冒機構(公務員)詐財」案件趨勢,無論在發生件數或財損金額方面,均較專案執行前2週大幅下降;其中,發生數已由170件,下降到80件,減少53%,財損數則由1億6,672萬餘元,下降到3,170萬餘元,減少81%,顯示本次專案查緝工作已對詐騙話務傳遞鏈有效阻斷、降低接觸機率,達成預防被害之目標。 刑事警察局長周幼偉表示,警方將持續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電信業者攜手合作,強化高風險話務偵測機制與涉案門號即時封鎖,並導入科技偵查工具,實現從話務端「斷源堵詐」之打擊策略,鞏固國內通訊安全網絡,共同打造全民識詐與防詐的堅實防線。

中正一警直搗黑幫詐欺水房  整合雙北警力強勢攻堅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警政署近期執行打擊詐欺行動專案,臺北市中正第一分局強化查緝量能,秉持向上溯源,持續打擊不法詐騙集團理念,縝密規劃打擊行動,順利起獲鉅額不法所得,展現打詐決心。 本次打擊行動係經中正第一分局長期蒐證,掌握該詐欺集團水房後,報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指揮偵辦,亦整合北市警局北投分局、新北板橋分局等單位成立專案小組,見時機成熟,於日前在新北市鶯歌區一帶執行打擊行動,查獲以竹0幫明0會為首並遭通緝的J姓犯嫌等5名集團成員到案,查扣犯罪不法利得新臺幣340餘萬元、黃金925公克(現價約290萬餘元)、手機5支及毒品等相關證物,全案依刑法加重詐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嫌,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偵辦。 中正第一分局呼籲,網路標榜「保證獲利、穩賺不賠」之投資廣告話術,絕大多數是詐騙,遇有相關情事,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求證;中正第一分局亦將持續強化打擊詐欺犯罪,並向上刨根溯源,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當街換駕駛掩飾酒駕  警眼尖攔查識破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日前清晨,臺北市大安分局羅斯福路派出所員警,在大安區辛亥路一段擔服巡邏勤務時,目擊前方一輛租賃賓士車停等紅燈期間,駕駛竟突然下車,與副駕乘客互換座位,舉止明顯異常,警方見狀立即上前攔查。 經查,駕駛秦姓男子言談間散發濃厚酒氣,警方隨即以酒精檢知器進行初步檢測,結果顯示有酒精反應。警方依法進行酒精濃度測試,吹測結果儀器顯示高達0.47mg/L,已涉犯《刑法》公共危險罪,全案詢後移送大安分局偵查隊偵辦。 警方呼籲,切勿酒後駕車,更不可心存僥倖,藉由互換駕駛企圖規避查緝,警方巡邏無所不在,違法行為難逃法眼。另提醒民眾「宿醉也會酒測超標」,酒後務必充分休息並確認體內酒精已完全代謝後再行駕駛,以確保自身與他人用路安全。

南京西路大樓火災  大同警火速逮縱火男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臺北市大同分局於27日21時許接獲報案南京西路大樓火災,立即派員到現場,經消防人員逐層疏散住戶,陸續有8位住戶嗆傷送醫,無生命危險,目前火勢已撲滅。 經查胡姓嫌疑人涉嫌公共危險縱火罪,依現行犯逮捕,目前偵訊中,訊後將移請地檢署偵辦。 大同分局呼籲,任何形式的放火行為涉嫌公共危險罪,切勿以身試法,警方絕對嚴正執法、依法究辦。

生活

新北增3家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 全市達11家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社會局為提升身心障礙者生活自理能力,並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自101年起陸續設立身心障礙者家庭資源中心,113年起更名為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今〈28〉日再新成立樂善、樂悅、樂和3家,在樹林樂善中心舉辦聯合開幕茶會,全市服務中心已達11家。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資源中心從點、線到全面佈建,希望讓身心障礙朋友就近就能尋求到服務。11家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分別以「智、慧、圓、融、康」,「平、安、善、悅、和」命名,外加專為視障者服務的樂明中心(原愛明中心,114年更名為樂明中心),分布在各區,以服務29區身障朋友。新成立的3家分別由中華民國微光社福協會、榮欣社福促進協會及伊甸社福基金會承辦。 她說,新北市身障人口高達18萬5千多人,加上幅員遼闊,為讓更多的身障朋友得以就近接受到福利資源,市府在侯友宜市長的領導下,一直努力佈建服務據點,包含33家小作所、18家日照中心、9家社區居住,共有60家社區式據點,以及涵蓋29區的11家服務中心,感謝所有承接單位共同投入身心障礙福利服務。 李美珍表示,服務中心主要是提供個案管理服務、關懷訪視、生活重建、心理重建,以及生涯轉銜和社會參與、福利宣導等多元服務。截至今年6月,11家服務中心已累計服務超過3萬人次,提供綿密的個案管理服務,209場次生活重建活動及課程,41場次照顧者支持活動,44場次福利宣導,希望能夠盡量滿足身障朋友的需求。 今年72歲的阿松伯,曾在台北捷運公司擔任清潔工,因太太有輕度智能障礙及聽力障礙,兩人無子嗣,阿松伯工作之餘,要照顧太太;但他後來罹患失智,反過來太太阿鳳照顧他。 樂智服務中心社工林昕沄表示,在111年3月接案後,展開一連串的服務,包含帶阿鳳嬤做聽力鑑定以申請助聽器,帶阿松伯到醫院檢查確定罹患失智症以申請長照服務;甚至協助到警察分局捺指印,以預防走失;也協助安裝住警器、拜訪里長,加強里鄰聯防。現在阿松伯出門,阿鳳嬤都會牽手扶持,老老相伴的背影,令人感動。 《圖說》樂智服務中心社工林昕沄(右)表示,在111年3月接案後,對阿松伯和阿鳳嬤展開一連串的服務。〈社會局提供〉  

風清氣正公私分明 新北消廉能共好公私共榮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消防局為深化同仁廉政法治觀念及強化依法行政意識,今(28)日舉辦「114年度『廉能共好 公私共榮』」廉政法治專案宣導講習,邀請兆宇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冠佑擔任主講。此外,政風室主任林三龍也於會中剖析今年7月22日上路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及其施行細則。 今天『廉能共好 公私共榮』」廉政法治專案宣導講習由消防局長陳崇岳開場引言,強調此次講習係局內年度重要廉政教育活動之一,期望透過專業講師深入淺出的解說,提升同仁對廉政相關法律的理解與實務應用能力,增強廉潔自持與依法行政的職場文化,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公私分明的工作環境。 他表示,消防同仁於第一線執行救災、救護及安檢等重要職責時,必須同時兼顧廉潔自持與便民服務,唯有明確區辨「圖利」與「便民」之法律界線,方能安心執行職務。 林三龍強調,透過持續宣導及專業法治教育,幫助同仁建立正確法律認知,於公務執行過程中依法行政、勇於任事,確保公私分明,邇來詐騙事件頻傳,為能提升與課同仁預防詐騙意識,提醒同仁勿「貪」而遭詐騙,得不償失,共同實踐新北市「安居」、「安全」、「安心」之施政目標。 他指出,講習聚焦於公務員廉政倫理與相關法規的實務運用,林律師講授內容涵蓋職務賄賂、圖利、偽造文書等重要罪名,並強調消防業務常見廉政風險等防貪指引議題。透過案例分析與法條解析,協助同仁理解法律界限及職務行為規範,期許同仁能在日常工作中落實廉能精神,防範法令風險,確保公務執行的公正性與透明度。  

首屆「夏韻・奇威煥衣節」風光登場 大力度回饋消費者 最低1折起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從1977年起,奇威名品便是無數女性衣櫃中最可靠的時尚夥伴,陪伴台灣女性走過經濟起飛年代,一路走入社群主導的@世代。走過48年,奇威始終堅持為懂得生活、也在工作中閃閃發光的當代女性,打造能自在切換多元身分的全場域穿搭。 每一件服裝,都是奇威對女性的理解與支持;每一次上新,都是品牌持續進化的證明。許多在不同領域中發光發熱的女性,早已將奇威視為「衣輩子」的摯友—懂妳的曲線、挺妳的挑戰,也陪妳在人生各個場景中從容閃耀。 今夏,奇威首次舉辦《夏韻・奇威煥衣節》,以「最低一折起、超級折上折」的滿滿誠意回饋全台女性的長年支持。活動自7月25日開跑,正逢換季購衣高峰,為期一個月的時尚盛典將週週推新、天天有驚喜,讓每一位走進門市或造訪官網的妳,都能在更新速度與風格變換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自信裝束。 無論是辦公、旅行、家庭聚會或重要場合,奇威在剪裁與設計上對輕熟齡女性的貼心理解,早已深植人心。品牌長期深耕全台商圈與社區門市,聆聽消費者的需求,在風格、版型與選料上持續創新,只為讓每一位女性,穿上後都能展現最自在優雅的自己。 現在,就一起迎接這場屬於女性的盛夏煥衣盛事—《夏韻・奇威煥衣節》熱銷TOP 10單品首週登場,開啟妳今夏衣櫃的全新靈感篇章!

新北「滿漢全惜」《柚見你,吃吃愛地球》創意教案組首獎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環保局推廣「珍惜食物」的永續理念,辦理新北114年「滿漢全惜」甄選活動,甄選分為「惜食料理食譜」與「惜食創意教案」,共收件31組優秀作品。日前於莊敬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辦理惜食料理食譜組決審暨「滿漢全惜」頒獎典禮,藉由實作及創意呈現,鼓勵市民從日常飲食與教學現場落實惜食精神,響應淨零綠生活目標。 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兩組首獎的隊伍將於8月代表新北市,參加由環境部舉辦的「環境部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活動」食譜組北區決賽與教案組全國總決賽,與各縣市優勝隊伍切磋,攜手推廣惜食理念,翻轉全民飲食習慣,共創永續未來。 他指出,此次甄選共收件31組優秀作品,來自許多不同領域參賽者,如高中職學生、學校教師、社區大學講師、知名飯店主廚等,展現出各界對於推動惜食理念的熱忱與創意。 「惜食創意教案組」的參賽作品主題融入新北市當地農特產、AI、高齡化等多元議題,經歷初審與決審會議,首獎由八里國中的林佳宜教師與營養師楊宜靜共同設計的教案《柚見你,吃吃愛地球》獲得。 教案以國中生為對象,從學生營養午餐的剩食議題出發,透過體驗活動讓學生覺察午餐廚餘實際量化後究竟有多少,引起學習動機,並了解廚餘分類對於後續應用的意義。 同時,融入在地八里區柚子滯銷事件,設計一系列以「柚」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產生在地認同。首獎團隊也表示希望能藉由教學設計,結合校園營養午餐與在地農產特色,讓更多人關注八里柚子的惜食議題。 「惜食料理食譜組」則以現場烹調方式進行決審,邀請資深主廚林奕成、黃寶元、民間團體代表何佳穎老師擔任評審。參賽選手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大顯身手,從現場製作到擺盤都非常用心,作品緊扣惜食理念,強調食材全利用、食在地當季,減少廚餘的產生與環境負擔,並透過創意發揮剩餘食材最大價值。 最終由胡皓荃的作品《紅薯鳥巢烤南瓜片/脆皮五花燒肉》奪下首獎。他表示,希望將脆皮五花肉以套餐形式展現,並結合惜食五原則,將美味的記憶藏在紅薯鳥巢裡,享受與一家人吃飯的幸福感。  

引領新浪潮共創美好 社會設計挑戰賽決賽揭曉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歷經四個月的培訓與實際行動,全台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 SDGs 提案競賽「Social Designer 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總決賽日前圓滿落幕。分別為;高中組「一氧化二氫」及大專組「有『性』可談」隊伍勇奪第一名,展現青年世代面對社會挑戰的創造力與行動力。 青年局長邱兆梅表示,透過這個挑戰賽,鼓勵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參與公眾事務,只要提供對的舞台,就能讓更多想法變成行動。今年特別感動的是,有許多學生在競賽過程中主動深入社區、訪談實作,不只是參賽,更是在學習如何與社會接軌,這正是社會設計的核心精神。青年局會持續透過跨界連結與資源整合,讓優秀方案不止於賽場,而是能真正落地、長出影響力。 她說,這屆挑戰賽賽制全面升級,除提供每隊複賽實作津貼,更與各領域專家合作5場賽後工作坊,協助團隊持續優化提案並拓展資源連結,引導團隊從提案、驗證到實作,完整體現「社會設計」。進入決賽的團隊除需展示創新構想與執行成效,也將透過與評審面對面簡報交流,進一步釐清方案未來擴散與深化策略。 此外,挑戰賽展現出強大的在地資源整合與跨界合作能量。大專組第一名「有『性』可談」透過串聯勵馨基金會、現流冊店與青少年社群,實踐性別議題的創新推廣,不僅將性別暴力議題化為具體的數位與實際體驗,更成功結合學生與NGO、獨立書店,建立多元溝通場域。 高中職組第一名「一氧化二氫」則以AI性別偏見為切入點,連結臺中女兒館與校內外社群,創造從科技到性別教育的公共對話,展現青年團隊在議題推進與資源協調上的成熟度。 高中職組第二名惜食議題的「Don't waste 特攻隊」巧妙運用校園剩食,與里長、營養師協力將剩食轉化為社區愛心便當,成為學校與社區之間友善循環的實踐範例。  

最新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