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台幣升值將重創國旅:我們的島,誰還會來看?

-

文/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5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台幣猛爆性升值,讓不少換匯平台當機,銀行APP瞬間卡死,櫃台大排長龍。不是因為大家對金融市場有多了解,而是許多國人早就「聞風而動」,搶著把新台幣換成便宜的日圓,準備飛往東京、大阪、北海道,好好享受一趟便宜又充實的出國之旅。

這股「台幣強、日圓弱」的風潮,不只在社群上洗版,更直接反映在旅遊市場:旅行社電話響個不停、旅展人潮爆滿、航空公司票價秒殺。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這是難得的出國好時機;但對國內觀光業者來說,這卻是一場無聲的海嘯。

因為,當我們大批飛往日本的時候,日本人卻沒有回頭來台灣。

根據2025年觀光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目前,來台觀光人數最多的國家變成了南韓,而曾經是台灣最大客源國的日本,如今已退居第二。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我們愛去日本,但日本人卻不再像以前那樣想來台灣了。

曾幾何時,日本人來台,是為了親切的人情味、誘人的夜市美食與便捷的交通。如今,他們卻發現,台灣變貴了。台幣升值,他們手上的日圓買不了幾個便當,甚至還有遊客說「同樣的預算,去泰國或越南會更划算」。這樣的聲音,我們不能當作耳邊風。

更何況,台灣本就已經失去了陸客市場,現在再因為匯率關係讓其他亞洲國家的遊客卻步,國旅的根基將被進一步掏空。

我們不能只用「匯率自然波動」來安慰自己。升值是現象,政策應變才是關鍵。當韓國、日本、泰國等國家積極拉攏觀光客,用補貼、退稅、宣傳吸引人潮時,台灣卻還在原地踏步。即便我們的文化獨特、風景迷人,當別人花得起、我們卻變得昂貴,旅人自然轉身離開。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不只是觀光產業的問題,而是整體「台灣形象吸引力」的衰退。我們不該只是一個出發點,更要是一個目的地。

在地旅遊從業者感受得最深。從台南老街到花蓮民宿,從九份小巷到澎湖海灘,那些靠著季節客、外國自由行旅客撐起來的收入,如今隨著台幣升值、國人出走,漸漸枯竭。老闆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看著訂單取消、遊客銳減,卻無力改變什麼。

我們的政府該正視這波升值背後的連鎖反應:不只是炒匯的人賺到了,而是整個國旅結構正面臨失衡。我們需要具體的行動,不只是口號和觀光大使,而是真實的誘因、有感的服務提升與國際行銷資源。

不要讓我們的夜市只剩下台灣人逛,我們的古蹟只剩下自拍,讓我們的民宿主人,不要每天看著空房發呆。觀光不是奢侈,是一座島嶼與世界的對話,是土地最溫柔的出口。

當我們用台幣換回了便宜的日圓,也別忘了,我們的島,也值得別人為它換一張機票,帶著期待與好奇,來看它最美的樣子。

鄧哲偉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