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苗栗通霄鎮,位處山海交界,擁有白沙屯媽祖信仰文化、飛牛牧場自然資源、通宵海水浴場的濱海景致,以及令人驚艷的在地美食。儘管擁有豐富資源,卻因交通轉運機制薄弱、觀光產品單一、地方活動行銷不足,長期被視為過境地而非目的地。倘若能妥善整合文化與自然資源,通霄有潛力轉型為台灣西部濱海觀光重鎮。
白沙屯媽祖回鑾那天,30萬人擠爆通霄小鎮,是我們通霄人最驕傲的時刻。身為通霄子弟,我衷心期盼這樣的榮景能不只曇花一現,而是長久延續,進一步帶動整個城鎮的發展。過去從事政策研究的我也注意到,未來通霄電廠將每年回饋2至3億元予地方,資源到位,正是發展的良機。在此,我提出四項建議,供鄉親參考與討論。
一、建立「高鐵-白沙屯媽祖-飛牛牧場」接駁系統
目前高鐵苗栗站與通霄各大景點之間缺乏便捷的公共運輸接駁。建議規劃「高鐵苗栗站-白沙屯拱天宮-通霄火車站-飛牛牧場」的定時接駁公車路線,平日維持固定班次,假日及活動期間則加開班車,並可導入電子預約與共乘功能,以提升效率與彈性。
事實上,在白沙屯媽祖進香期間已有試辦接駁車往返高鐵與拱天宮,此一經驗證明需求明確、可行性高。若能常態化運行,便能串聯通霄兩大觀光亮點——媽祖信仰與飛牛牧場,讓全台旅客經由高鐵抵達,再由接駁車直達景點,打造便捷且深度的旅遊動線。
此「信仰-城鎮-牧場」的黃金路線,不僅可引導旅客深入通霄市區消費,也能成為未來發展文創導覽與體驗旅遊的基礎。縣府與鎮公所應積極與高鐵公司、國光客運、飛牛牧場、通霄電廠、中油、台鹽等單位洽談,共同推動這項整合型接駁計畫。
二、打造通霄觀光列車,串聯白沙屯-新埔-通霄
借鏡花東地區「山嵐號」、「鳴日號」觀光列車的成功經驗,建議台鐵與苗栗縣府合作推出「通霄觀光列車」,固定運行於白沙屯、新埔、通霄三站之間。車廂可融入媽祖文化、在地故事、地方小吃等元素,營造具有故事性的鐵道體驗。
此舉不僅可在媽祖遶境期間分散人潮壓力,更能讓香客轉化為「遊+拜+買」的旅遊模式,延長停留時間並促進當地經濟。新埔火車站本身即為百年歷史建築,極具觀光潛力,若能藉由觀光列車帶動人流,可望重現昔日風華,進一步帶動通霄老街與早市等商圈的復甦。
三、升級通霄海水浴場,打造夏季濱海品牌
通霄海水浴場雖以沙雕展覽聞名,但其潛力不止於此。建議結合「海洋音樂+啤酒文化節」的概念,於夏季舉辦大型濱海活動,融合Live Band演出、在地釀酒、沙雕藝術與夜間光雕秀,打造專屬通霄的「夏日濱海節」。
苗栗本地有台灣啤酒竹南啤酒廠,可攜手合作,發展特色活動品牌。活動時機可選擇暑假旺季、媽祖遶境尾聲或中元節前後,吸引家庭旅遊、年輕族群及都會人潮。通宵海水浴場地點優越、場地寬廣,若能強化節慶與夜間經濟發展,將成為苗栗濱海觀光的新亮點。
四、舉辦「通霄水煎包節」,推廣在地美食文化
通霄水煎包以皮酥餡多、排隊人潮聞名,媲美台北名店,卻尚未有效品牌化。建議由縣府與地方業者合辦「通霄水煎包節」,活動結合創意市集、煎包創作賽、美食地圖等,讓通霄「煎」出新滋味。
此節慶可納入「苗栗美食月」系列活動,並搭配全台觀光行銷至外縣市推廣,例如與「台北國際牛肉麵節」並行展售,提升知名度。未來更可整合豆花、臭豆腐、紅茶等特色小吃,打造「通霄小吃十寶」,深化通霄的美食印象與觀光吸引力。
結語:讓通霄成為值得停留的地方
白沙屯媽祖遶境是信仰的流動,飛牛牧場是牧野的靜謐,海水浴場是夏日的奔放,水煎包則是庶民的記憶。通霄擁有這一切寶藏,卻尚未真正整合成完整的品牌。
若能從交通、鐵道、節慶、美食四大面向進行整合,通霄不再只是「路過的鄉鎮」,而是值得停留、細細品味的地方。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通霄成為苗栗西岸的下一個觀光熱點。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