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富丞/北京報導】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融創•未來」微視聽研創周近日進入實體創作階段,來自兩岸的青年影視創作者攜手合作,從構思、拍攝到後製全程參與,共同探索微視聽的無限可能。活動中,參與者分組走訪北京多處特色景點,包括八達嶺長城、南鑼鼓巷、三里屯太古里、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等,透過鏡頭記錄文化底蘊與現代風貌的交融,展現兩岸青年創意的碰撞與融合。

跨界協作 用鏡頭對話
本次活動中,兩岸青年混編成組,結合各自專長協力完成短視頻創作。其中,由中國傳媒大學導演孟祥濱、製片王雅蘭,與台灣青年影視創作者黃嵩淵(攝影、後製)、陳安琪(後期美術)及台灣網路音樂人黃政得(音樂)組成的小組,透過音樂結合景區特色咖啡館為媒介串聯北京特色景點,展現獨特創意。

中國傳媒大學導演專業的孟祥濱表示,與台灣團隊合作「親切自然」,溝通順暢無礙:「我們互相欣賞彼此的想法,遇到瓶頸時也能及時互助。」他強調,團隊成員各有所長,對最終作品充滿信心,並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與台灣影視工作者合作,甚至赴台拍攝,開啟全新創作視野。
中國傳媒大學攝製專業的王雅蘭則分享,與三位台灣夥伴從陌生到熟絡的過程令人難忘:「深夜的劇本討論中,我們為情節細節各抒己見,為一句台詞反覆打磨,更在文化交流中發現彼此的共同語言。」她認為,當年輕創作者因熱愛相聚,地域的界限自然消弭,「這份情誼與作品,將成為心底最珍貴的收藏」。

用鏡頭對話 用畫面交流
台灣青年影視創作者黃嵩淵提到,雖然兩岸影視風格各具特色,但「我們說著相同的創意語言」,透過鏡頭與畫面,雙方找到共鳴。音樂創作者黃政得也表示,跨界合作讓作品更豐富,期待未來能持續透過影音藝術促進兩岸交流。
主辦單位指出,本屆研創周不僅是技術與創意的切磋,更深化了兩岸青年的情感連結。參與者透過實地拍攝,將北京的古蹟韻味與現代活力融入作品,呈現多元視角。
成果即將亮相 搭建兩岸影視文化新橋樑
所有團隊預計於17日晚完成作品,並於18日上午由郭靖宇導演為首的評審團評出優秀作品,這些凝聚兩岸青年心血的微視聽創作,將成為文化交流的新媒介。活動方表示,希望透過此類合作,讓年輕一代在創作中建立默契,進一步推動兩岸影視產業的互動與發展。
參與青年表示,創意沒有標準答案,但合作能讓作品更出色。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進行這樣的深度合作,共同創作出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主辦單位指出,影視創作是最好的交流語言,希望通過這樣的創作實踐,為兩岸青年影視人搭建長期合作的平台,未來還將推動更多聯合創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