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富丞/台北報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二十三)日於該中心工藝資訊館四樓舉辦「台語工藝詞庫宣傳啟用記者會」,正式宣布「台語工藝詞庫」網站上線,首波收錄十一項工藝類別,讓工藝知識與在地語言延續傳承下去。此次記者會特別邀請以台語傳統說唱藝術推廣唸歌文化的微笑唸歌團,由儲見智先生及林恬安女士以唸歌方式,加深對台語工藝語詞的印象。
此外,會中亦同步發表以台語作詞的「台灣工藝 飛飛飛」,該歌曲由陳長志先生創作,並由洪維謙先生唱出工藝學習的精神,工藝家創作的理想,盼透過悠揚旋律傳遞自在「漫活SLOHAS」的生活態度,鼓勵工藝人堅持初心、勇敢飛翔,讓工藝精神隨歌聲綻放、持續飛揚。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今年工藝中心倡議「漫活SLOHAS是樂活事」,強調「工藝是漫波快樂.生活事」,構築工藝文化的深層脈絡,若年輕一代無法理解語言,知識的傳遞便會中斷。
同時也發現當學生與工藝師訪談時,若聽不懂台語,就無法真正理解工藝師的創作理念或感受工藝頂真精神的真諦;溝通語言若有落差,文化則難以延續。而台語中許多工藝詞彙如「刀工」、「偷工」等,皆有專屬意涵與技術脈絡,若理解錯誤,將影響工藝技藝的傳承。未來「台語工藝詞庫」也將結合影音、AI、AR等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導覽與展覽等系統,讓年輕世代在熟悉的軟體中應用學習,從語言中看見臺灣工藝的文化底蘊。
為呼應詞庫主題,同步推出《手路 ê 話》、《師傅 ê 喙口話》、《話來配對》三大展區,展出八位工藝家的作品,透過語言的角度切入,讓民眾走進工藝現場,感受臺灣工藝與在地語言交織而成的文化風貌。
社團法人臺灣工藝聯盟創會總會長陳啓村指出,為推動「台語工藝詞庫」網站建置,團隊歷經兩年時間走訪,邀請具台語教學經驗的資深工藝家參與,並安排專人至工作室實地訪談,蒐集詞彙,再由台語語文專業學者進行拼音標示與錄音,詞彙資料則包含文字、拼音、語音與示意圖,建構為多感官整合的語言資料庫。
而現任總會長葉志誠則補充,團隊歷經多次專家會議審查、修訂,釐清詞義、發音差異與分類邏輯等工作至完成初版詞庫的建置,不僅保留逐漸消失的工藝知識語彙,更有助深化民眾對工藝文化的認知與提升創新思維。

工藝中心表示,「台語工藝詞庫」是一個整合多元功能的語言資源平台,除體現語言與工藝文化共生共存的價值,更展現數位科技於文化傳承上的創新與應用,盼藉此保存臺灣工藝技藝與記憶,讓在地語言活絡於工藝日常,強化大眾對臺灣工藝文化的理解與認同。